中石化減少負面輿情須從打破壟斷始
  中石化集團新聞發言人呂大鵬稱,“2012年中石化的負面輿情顯示,每天平均有639人次在罵中石化,經過媒體傳播放大的負面輿情492次,比2011年增長27.4%。”(11月10日央廣報道)
  有網友調侃,中石化與其花錢請輿情機構監測和計算以上數字,不如真真切切降點油價,負面輿情必然減少一半。當然,這隻是一個笑話。但這個笑話和呂大鵬所引用的以上一組數字一樣,反映出公眾對“三桶油”意見挺大。而這絕不是偶然,也非一朝一夕所造成的。石油系統的壟斷、價格不透明和腐敗,是造成社會對石油巨頭印象不好的重要原因。再加上一些讓公眾反對的石化項目所引發的鄰避運動,以及時而發生的環境事故,更加重了社會對中石化等石油巨頭的反感。
  以備受詬病的壟斷和定價機制不透明為例,按說中國加入WTO後,石油系統不應該不進反退。但事實就是如此弔詭,民營和外資石油企業發展空間被嚴重擠壓,而石油巨頭自身效率卻非常低下,定價機制改革至今沒有突破,始終對石油巨頭有利。
  不否認,從能源安全等角度考慮,一定的壟斷是可以理解的,歷史形成的壟斷也必然要慢慢解決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可中石化為代表的壟斷石油巨頭顯得不思進取,市場化沒有任何進展,甚至阻礙產業結構的調整。譬如在頁岩氣開發等問題上,很多外資企業和民企、地方國企都表現積極,但石油巨頭怕影響自己既得利益和市場格局,集體採取拖延策略。而這十來年,美國的頁岩氣開采技術和應用都取得重大進展,引發了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。
  而腐敗就更加令公眾所反感了。當然,這個問題也不僅僅是中石化和石油巨頭們存在,電信行業前兩年倒下的大量高管也證明瞭:只要存在壟斷,只要國企改革不到位,腐敗就不可避免。
    國企是全民的企業,因此對其的治理,一方面要體現全民所有,另一方面必須順應現代企業治理,以提高運營效率。同時,切實實行政企分離,隔斷石油巨頭高管在內的央企經理人和官員之間的流通,推進中石化為代表的石油巨頭企業治理改革,建立透明的監管和激勵機制。如此,中石化等石油巨頭的負面輿情減少是為必然,更根本上提高了國企效率,尋租和腐敗得到有效治理,讓全民真正受益。
  銀玉芝
(編輯:SN09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92zhzr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