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《北京青年報》報道,近日,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了其導師、中科院院士、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學歷造假、學術抄襲、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。復旦大學回應稱,經查未發現王正敏存在學術不端問題,但確有學術不規範之處,學校還將繼續關註此事並及時作出回應。
  在中國的倫理氛圍中,對於學生就學術、師德等問題舉報老師這樣的事情,人們的反應比較複雜,第一著眼點往往不是“學術抄襲”,而是“學生舉報”。一部分人強調“一日為師,終生為父”觀念,並且深深認同孔子的“子為父隱”的做法;另一些人則認為,在學術這麼嚴肅的事情上,真正該推崇的是古希腊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“吾愛吾師,吾更愛真理”的理念。
  目前,在學術造假認定問題上,牽涉了太多道德判斷甚至個人恩怨。換句話說,讓學術的問題回歸學術,首先就需要將學術問題從人際關係、利益關係中剝離出來。如果調查方本身不能擺脫這種利益關聯性,不但調查進程、結論和處理可能無法滿足大家的關切,結果本身也有公信力不足之虞。
  那麼,如何確保學術舉報的調查結論和處理決定能夠讓大家信服呢?在目前的學術體制和高校自身利益之下,讓被舉報者所在的單位進行自我調查,公眾很難不對其客觀公正性存有疑慮。畢竟,要讓一所高校認定其著名專家造假,幾乎要有“壯士斷臂”的決心。在這種情況下,一個可行的辦法就是交由第三方獨立調查。所謂第三方,嚴格來說,就是與舉報者、被舉報者和涉事的有關方面都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組織、機構。唯此,調查者才能依據客觀事實獨立調查,並得出有公信力的結論。
  在學術制度成熟的國家,學術不端行為被舉報有公開的調查程序和嚴肅的處理制度。比如,美國的某所大學接到學術不端行為舉報後,大學將會儘快遴選中立的第三方,組織專門的調查委員會,啟動調查程序。整個調查程序必須保密,防止外界施加不當壓力,以保證調查人員的中立性,進而作出公正的認定。在此過程中,校方也同樣尊重被舉報者的正當權利與隱私,給予其陳述、舉證和申辯機會。調查結束後,校方允許最終的調查與報告內容不公開,但處理決定必須公開,當事人不服則可以對簿公堂。這一整套程序和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經驗。
  此外,由於此事件涉及到當事人院士的身份,此事也在一定意義上展現了院士制度改革的意義。日前發佈的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指出,要“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……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”。顯然,打破院士的終身制,也能促進相關方高效、公正地處理涉及院士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。
  (原標題:學術舉報應由第三方獨立調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92zhzr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